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目前有脑电图仪、脑涨落图仪、肌电图仪、多导睡眠监测仪(含视频脑电图)、便携式睡眠监测仪、植物神经功能检测仪、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磁场刺激仪,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科、内分泌科、骨科、康复科等疾病的诊断、对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神经电生理室业务范围简介如下:
检查适应症:
1、各种人群脑动脉狭窄的筛查。
2、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高龄和超重等高危人群。
3、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偏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病人。
4、有头痛、头晕、眩晕、晕厥、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一过性黑曚等与脑血管症状有关的病人。
5、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明显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
6、外伤性或非外伤性缺血性脑水肿及疑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
TCD发泡试验检查的目的及意义:隐源性脑卒中、偏头痛和减压病等疾病可能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导致的右向左分流有关,主要用于上述疾病的PFO筛查。TCD发泡试验是一项成熟筛查卵圆孔未闭导致的右向左分流的方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2、神经根与神经丛疾病所致颈肩部、腰腿部疼痛,如颈椎病、腰椎病。
3、多发性神经病所致对称性四肢麻木、肌无力、肌萎缩,如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尿毒症所致周围神经病。
4、急、慢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所致四肌瘫痪、麻木,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5、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所致视力下降、视力模糊,如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
6、单神经病和卡压综合征所致手麻木、无力等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平山病。
7、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所致眼睑下垂、无肌力(如重症肌无力和肌无力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
8、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萎缩、无力、皮疹等):如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病/炎性肌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等。
9、肌肉兴奋性异常的神经肌电疾病的诊断:肌强直病/周期性麻痹/神经肌强直/僵人综合征/面肌痉挛/帕金森病/痉挛性斜颈/肌阵挛等等。
10、各种原因所致脊髓损害致一侧/双侧/双上肢/双下肢/四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如急性脊髓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脊髓占位性病变等。
11、外损性神经损害的诊断及手术后神经恢复状况的判断。
12、各种原因所致听力下降、耳聋,如中耳炎、听神经瘤、突发性耳聋。
13、各种原因所致的记忆减退、情感障碍,如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孤独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14、各种原因所致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如神经源性膀胱、骶髓损害、马尾综合征、神经源性阴茎勃起障碍。
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声音从听觉器官传入,经过脑干听觉通路,最后到达大脑产生听觉。主要用于神经性耳聋、听力障碍的测定、多发性硬化、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等。另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还可以评定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
3 、体感诱发电位: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和有关神经核、脑干和大脑的病变。
4、事件相关电位:是人对外界或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应,潜伏期100ms以上,主要研究认知过程中大脑神经电生理改变。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P300电位。用于各种大脑疾病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如痴呆、脑损伤、慢性脑病、精神疾病等。
一、短程脑电图
检查适应症:
1、癫痫(EP):各类型 EP发作
2、脑肿瘤
3、颅脑损伤
4、脑血管病(出血、梗塞、缺血发作等)
5、中枢神经感染(炎症、脓肿等)
6、脱髓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脑脊髓炎等)
7、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尿毒症、甲亢、肝性脑病)
8、智能障碍(脑发育不全、痴呆等)
9、脑死亡的判断之一。
10、其他:血管性头痛、儿童多动症、精神病等。
二、视频脑电图:
检查适应症:
1. 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类;
2. 癔病性发作与癫痫的鉴别诊断;
3. 晕厥与晕厥性癫痫的鉴别;
4. 发作性头痛与头痛性癫痫的鉴别;
5. 自发性低血糖发作与癫痫的鉴别;
6. 发作性睡病与癫痫的鉴别;
7. 睡眠中肢体抖动和睡眠中异常发作与癫痫的鉴别;
8. 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的诊断;
9. 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价;
10. 自发性手足搐搦的鉴别诊断;
11. 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12. 对脑部疾病睡眠期的监测;
13. 在昏迷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1、客观评价睡眠质量:包括睡眠潜伏期、进程、睡眠周期、睡眠结构、睡眠维持率及睡眠效率等。
2、鉴别、评估主观性失眠或客观性失眠。
3、了解影响睡眠障碍的其它因素,如不安腿综合症、周期性下肢抽动症等。
4、伴有严重失眠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断及分型诊断。
6、梦游或睡眠中伴有异常行为活动。
7、伴有失眠的内科疾患等。
检查适应症:
1、高压力症候群(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
2、睡眠障碍
3、女性更年期不适与青少年青春期症状
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5、神经性疼痛
6、性功能障碍
7、心源性疾病(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8、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
9、脑梗死、帕金森病、多发性系统萎缩、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损伤的病人
10、心源性猝死的预测
临床应用:
1、精神、心理、神经系统等疾病进行脑功能活动性检测评估
2、无创监测分析脑电超慢波频率与脑内递质对应的关系,间接反映脑内神经递质活动改变有关的脑病,如下
精神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神经衰弱等
神经系统疾病:阿尔茨海莫氏症、帕金森、癫痫、重症肌无力、眩晕、偏头痛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磁信号无衰减的透过颅脑屏障,刺激到大脑神经,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技术。它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被誉为是21世纪脑科学四大技术之一。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哪些人可以用?
1、睡眠障碍方面
rTMS 能缩短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并增加深睡眠时间,可调整患者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证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疗效比安定更佳。
2、精神心理方面
在精神心理方面,rTMS高频刺激颅脑可以有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发作、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引起的幻听,特别针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有很好的疗效,同时rTMS高频刺激可以降低毒品渴求,对物质成瘾患者戒掉心瘾有极大帮助。
3、神经康复方面
在神经康复中,rTMS的表现也相当出众,不仅可以治疗慢性神经痛、偏头痛、非神经性疼痛(如纤维肌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症);还可以有效治疗药物诱发的震颤,肌张力障碍、中风、运动型失语症、偏侧忽视、认知功能障碍等,还可以改善帕金森综合症运动症状。另外,rTMS低频刺激皮层癫痫灶及颞叶还可以治疗癫痫发作和耳鸣。
科室人员介绍

陈育孝:主治医师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癫痫与临床电生理学组委员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专业,学士学位。依次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外科、神经内科规培,从事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工作10多年,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诱发电位及学习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参与发表一篇国际SCI论文及参编专著一部。擅长领域: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脑电图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

刘静秋,主治医师
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神经电生理工作10余年,曾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及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植物神经功能等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室业务范围简介如下:
一、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也称颅内多普勒血流图,是对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检查适应症:
1、各种人群脑动脉狭窄的筛查。
2、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高龄和超重等高危人群。
3、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偏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病人。
4、有头痛、头晕、眩晕、晕厥、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一过性黑曚等与脑血管症状有关的病人。
5、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明显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
6、外伤性或非外伤性缺血性脑水肿及疑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
二、TCD发泡试验
TCD发泡试验,即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CD, c-TCD)受检者的肘静脉注入激活盐水,若存在右向左分流,TCD在头颈部血管监测到微泡信号,Valsalva可以增加敏感度。TCD发泡试验检查的目的及意义:隐源性脑卒中、偏头痛和减压病等疾病可能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导致的右向左分流有关,主要用于上述疾病的PFO筛查。TCD发泡试验是一项成熟筛查卵圆孔未闭导致的右向左分流的方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三、肌电图
肌电图是指用肌电仪记录下来的肌肉生物电图形,包括针电极肌电图(暂无设备)、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电图(H反射、瞬目反射、F波、神经重复电刺激)。
检查适应症:
1、前角细胞疾病所致无感觉障碍性肌无力及萎缩,如运动神经元病(渐冻人)。2、神经根与神经丛疾病所致颈肩部、腰腿部疼痛,如颈椎病、腰椎病。
3、多发性神经病所致对称性四肢麻木、肌无力、肌萎缩,如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尿毒症所致周围神经病。
4、急、慢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所致四肌瘫痪、麻木,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5、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所致视力下降、视力模糊,如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
6、单神经病和卡压综合征所致手麻木、无力等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平山病。
7、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所致眼睑下垂、无肌力(如重症肌无力和肌无力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
8、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萎缩、无力、皮疹等):如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病/炎性肌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等。
9、肌肉兴奋性异常的神经肌电疾病的诊断:肌强直病/周期性麻痹/神经肌强直/僵人综合征/面肌痉挛/帕金森病/痉挛性斜颈/肌阵挛等等。
10、各种原因所致脊髓损害致一侧/双侧/双上肢/双下肢/四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如急性脊髓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脊髓占位性病变等。
11、外损性神经损害的诊断及手术后神经恢复状况的判断。
12、各种原因所致听力下降、耳聋,如中耳炎、听神经瘤、突发性耳聋。
13、各种原因所致的记忆减退、情感障碍,如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孤独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14、各种原因所致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如神经源性膀胱、骶髓损害、马尾综合征、神经源性阴茎勃起障碍。
四、诱发电位
机体的自发电活动可以为直接的或外界的确定性刺激(电、光、声等刺激)所影响,产生另一种局部化的电位变化称为诱发电位。又称诱发反应、事件相关电位。
临床应用:
1、视觉诱发电位:从眼睛视网膜感光至大脑产生视觉。主要用于视觉障碍、视力突然下降、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及前视觉通路的压迫性病变。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声音从听觉器官传入,经过脑干听觉通路,最后到达大脑产生听觉。主要用于神经性耳聋、听力障碍的测定、多发性硬化、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等。另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还可以评定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
3 、体感诱发电位: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和有关神经核、脑干和大脑的病变。
4、事件相关电位:是人对外界或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应,潜伏期100ms以上,主要研究认知过程中大脑神经电生理改变。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P300电位。用于各种大脑疾病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如痴呆、脑损伤、慢性脑病、精神疾病等。
五、脑电图(EEG)检查:
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一、短程脑电图
检查适应症:
1、癫痫(EP):各类型 EP发作
2、脑肿瘤
3、颅脑损伤
4、脑血管病(出血、梗塞、缺血发作等)
5、中枢神经感染(炎症、脓肿等)
6、脱髓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脑脊髓炎等)
7、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尿毒症、甲亢、肝性脑病)
8、智能障碍(脑发育不全、痴呆等)
9、脑死亡的判断之一。
10、其他:血管性头痛、儿童多动症、精神病等。
二、视频脑电图:
检查适应症:
1. 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类;
2. 癔病性发作与癫痫的鉴别诊断;
3. 晕厥与晕厥性癫痫的鉴别;
4. 发作性头痛与头痛性癫痫的鉴别;
5. 自发性低血糖发作与癫痫的鉴别;
6. 发作性睡病与癫痫的鉴别;
7. 睡眠中肢体抖动和睡眠中异常发作与癫痫的鉴别;
8. 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的诊断;
9. 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价;
10. 自发性手足搐搦的鉴别诊断;
11. 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12. 对脑部疾病睡眠期的监测;
13. 在昏迷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六、多导睡眠监测
检查适应症:1、客观评价睡眠质量:包括睡眠潜伏期、进程、睡眠周期、睡眠结构、睡眠维持率及睡眠效率等。
2、鉴别、评估主观性失眠或客观性失眠。
3、了解影响睡眠障碍的其它因素,如不安腿综合症、周期性下肢抽动症等。
4、伴有严重失眠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断及分型诊断。
6、梦游或睡眠中伴有异常行为活动。
7、伴有失眠的内科疾患等。
七、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是监测每个心搏间距的变化,通过频谱领域分析法自动分析,反映了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平衡的状态检查适应症:
1、高压力症候群(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
2、睡眠障碍
3、女性更年期不适与青少年青春期症状
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5、神经性疼痛
6、性功能障碍
7、心源性疾病(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8、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
9、脑梗死、帕金森病、多发性系统萎缩、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损伤的病人
10、心源性猝死的预测
脑功能检查——脑电超慢涨落分析
脑涨落图仪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脑内神经递质与脑电超慢波的对应关系,从脑电信号中提取各个递质所对应的超慢波,再对这些超慢波进行分析,间接反映了脑内相应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判断递质功能的平衡对脑功能的影响,为疾病诊断、药物治疗及药理提供生物学依据。临床应用:
1、精神、心理、神经系统等疾病进行脑功能活动性检测评估
2、无创监测分析脑电超慢波频率与脑内递质对应的关系,间接反映脑内神经递质活动改变有关的脑病,如下
精神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神经衰弱等
神经系统疾病:阿尔茨海莫氏症、帕金森、癫痫、重症肌无力、眩晕、偏头痛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磁信号无衰减的透过颅脑屏障,刺激到大脑神经,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技术。它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被誉为是21世纪脑科学四大技术之一。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哪些人可以用?
1、睡眠障碍方面
rTMS 能缩短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并增加深睡眠时间,可调整患者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证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疗效比安定更佳。
2、精神心理方面
在精神心理方面,rTMS高频刺激颅脑可以有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发作、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引起的幻听,特别针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有很好的疗效,同时rTMS高频刺激可以降低毒品渴求,对物质成瘾患者戒掉心瘾有极大帮助。
3、神经康复方面
在神经康复中,rTMS的表现也相当出众,不仅可以治疗慢性神经痛、偏头痛、非神经性疼痛(如纤维肌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症);还可以有效治疗药物诱发的震颤,肌张力障碍、中风、运动型失语症、偏侧忽视、认知功能障碍等,还可以改善帕金森综合症运动症状。另外,rTMS低频刺激皮层癫痫灶及颞叶还可以治疗癫痫发作和耳鸣。
科室人员介绍
陈育孝:主治医师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癫痫与临床电生理学组委员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专业,学士学位。依次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外科、神经内科规培,从事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工作10多年,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诱发电位及学习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参与发表一篇国际SCI论文及参编专著一部。擅长领域: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脑电图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
刘静秋,主治医师
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神经电生理工作10余年,曾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及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植物神经功能等神经电生理检查。